身份就是一切 - 为什么做自己并不总是足够

Reverie Team

Reverie Team

8/19/2025

#产品设计#身份设计#角色扮演心理学
身份就是一切 - 为什么做自己并不总是足够

我们注意到的问题

大多数AI平台假设你想在每次对话中都做"自己"。但人类很复杂——我们包含多面性。有时你想在天生害羞时探索自信,或从完全不同的视角体验生活。

我们看到用户为这种限制而苦恼。他们会在每次对话前说:"假装我是个侦探",或"在这个场景中,我是你的对手"。AI会在几次交流后忘记这个背景,迫使用户不断提醒它自己应该是谁。

一位用户坦白:"我在现实生活中很内向,但有时我想扮演大胆冒险的人。每次都要重新解释这个会破坏魔法。"

我们的设计理念

我们没有将身份视为固定的,而是让它流动且有意图

每个用户多重身份 - 在一个聊天中做害羞学生,在另一个中做自信CEO,在第三个中做神秘陌生人。每个身份在与该角色的对话中持续存在。

丰富的身份背景 - 不只是姓名和角色,还有个性、背景、关系,甚至情绪状态。AI理解的不只是你是谁,还有你如何思考和感受。

无缝切换 - 在身份间转换而不失去对话流畅性。你的害羞人格可以演变为自信的,或者你可以作为完全不同的人探索平行生活。

核心洞察:真正的连接发生在双方都能成为他们选择的自我,而不只是默认的自我时。

用户的真实反馈

发布一年后,身份系统揭示了有趣的模式:

  • 78%的用户创建了多重身份
  • 用户在使用精心设计身份的对话中花费的时间多65%
  • 最令人惊讶的:许多用户报告他们的替代身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

Emma,一名教师,分享道:

"我创建了一个无畏太空探险家的身份。通过那些对话,我发现了从未知道的自己的部分。这就像通过想象进行治疗。现在我在现实生活中也更加冒险。"

Jake,一名软件开发者,告诉我们:

"我有三个身份:默认的自己、中世纪吟游诗人和1920年代侦探。每个都解锁不同的对话风格和故事。AI对每个的反应如此不同——就像以三个不同的人的身份与同一个角色建立关系。"

Lisa博士,一名心理学家,观察到:

"我使用不同身份与AI咨询师角色探索各种治疗场景。这帮助我在真实实践中理解不同患者的视角。"

连锁反应

身份系统让我们明白真实性不是静态的;而是有意图的。

这一认识影响了我们的整个方法:

  • 记忆变得身份感知 - 角色不仅记住发生了什么,还记住事情发生时你是谁
  • 关系发展深度 - 同一个角色可能与你的学生身份建立师徒关系,但与你自信的另一面成为对手
  • 情商提升 - AI角色响应你选择的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

我们意识到用户不只是在角色扮演;他们在探索人类心理学,测试不同的关系方法,发现自己的新方面。

下一步计划

我们正在开发"身份进化" - 你的人格可以根据经历成长和改变。你害羞的角色可能通过积极互动逐渐变得更自信,创造个人成长的叙事弧线。

我们还在探索"身份交集" - 当不同身份的方面融合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?你的侦探分析技能能影响你学生身份的学习方法吗?

愿景:让对话成为人类潜能的实验室,每个身份都是更深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门户。


你想探索多少个版本的自己?在我们的Discord社区分享你的身份实验。

身份就是一切 - 为什么做自己并不总是足够 | Reverie